除油處理
③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M聚氧乙烯烷基醚(洗凈、乳化、分散作用);b.聚氧乙烯烷基酣(洗凈、乳化、分散作用)‘c聚氧乙烯烴基酪(乳化、分散作用);d.2,4—已二烯酸烷基酪(乳化、分散、防銹作用);e高級脂肪乙醇酰胺(洗凈、乳化、分散作用);L聚醚低泡表面活性劑(洗凈、乳化、分散作用)。
④兩性表面活性劑 a甜菜誠型兩性表面活性劑(洗凈、乳化作用);比間二氮雜環戊烯(洗凈、乳化作用)。
常用的乳化劑有OP—10、平平加入20、T擴10、()—20、附和650I、6503等。 oP—10(辛基酚聚氧乙烯醚)和Txlo(仲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)都是良好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,在酸性或堿性中都有良好的去脂效果,但不易從部件上演去。一般用量為1—5R/I‘I
平乎加系列的乳化劑有A720(高級醇聚氧乙烯醚)和(>zo(月桂醇環氧乙烷聚合物)兩種,也是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,對動植物油和礦物泊均有良好的乳化作用,其分散、洗凈能力強。
乳化劑6501(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)和6503(十二烷基二乙醇酰胺磷酸酯)都是良好的乳化劉、發泡劑,也是良好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,用于硬水,性能穩定,不會被鈣、鎂離子沉淀。其用量—‘般在5—30mVL范圍內。
Hw高溫勻染劑(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鈉)由平平加磁化而成,除保留有平平加的優點外,還由于引入磺酸基,故有較高的濁點,適宜于在較高溫度下脫脂使用。
2.1.3常溫除油
傳統的除油工藝中,堿性除油液都是需要加熱的,有些溫度高達60一70℃,甚至更高。因為油污在較高的溫度下分散性增強,較易與堿類反應而發生皂化、乳化等作用,故加溫是為了提高除油的效果和效率。但加溫對于節約能源不利,因此,提出常溫除油的課題。所謂常溫指的是室溫,在25℃左右,30℃以內。實現常溫除油的關鍵是表面活性劑、助沒劑的選擇及其配比合理。同時在研制除油劑時,盡量采用滲透型表面活性劑,以置換機理為主清除油污,減少油污乳化程度,使廢液易于處理,從而使清洗工藝成本降低。
[配方2]
[1)組成
組分 質量分數/%
聚氧乙烯脂肪酪醚 2—4
脂肪酸烷醉酰胺 2—3
聚氧乙烯烷基酚醚 1—3
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I—z
組分
有機助銑別
無機助洗刑
(2]性能指標 3%溶液的外觀為透明液體,均勻、不分層、無沉淀;pH(20℃)為8—9,高溫穩定性(60℃i 2℃.6h)均勻、不分層;低溫穩定性(一5℃i 2疆,24h)均勻、不分層,漂洗性(不銹鋼)較好,無明顯殘留物和斑紋;對于45d鋼、一級鑄鐵、H62黃銅、I。Y12鋁的防腐性能(2h,80℃i2Y)達到o級,防銹性能